汽車關稅降至百分之十五:帶來影響有多大
財政部公告,自2018年7月1日起,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。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%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%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%。下降幅度分別為40%和25%。
汽車零部件進口關稅稅率分別為8%、10%、15%、20%、25%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%,平均降稅幅度46%。
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降稅后,我國汽車整車平均稅率13.8%,零部件平均稅率6%,符合汽車產業實際情況。
靴子落地后,有喜有憂。消費者喜的是購車成本下降,汽車廠商喜的是降低成產成本,特別是國外汽車廠商,其在國內的產品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。憂的是國內汽車廠商轉型升級的空間被壓縮,而且國內自主零部件廠商的市場競爭力也會下降。
汽車關稅降低,行業性影響不用太高估
汽車關稅下調,最高興的當屬消費者,因為今后進口到中國市場的車型或將增加,豐富國內市場的供給,另外價格降低,將會給國內消費者帶來更實惠的消費升級體驗。
以30萬元報關價的進口車為例,在之前25%的關稅稅率下,其關稅為7.5萬元,消費稅(注:消費稅稅率以17%來測算)為12.5萬元,增值稅為8.5萬元,其總體稅費已經高達28.5萬元。而同樣30萬元報關價的進口車,以目前15%的稅率來測算,其關稅為4.5萬元,消費稅為11.5萬元,增值稅為7.82萬元,總體稅費可以節省4萬多元。
不過此次汽車關稅下調,對于行業影響有限。一方面是進口整車占國內汽車總銷量的比重很小。因此進口整車關稅下調并不會引起大范圍的汽車價格波動。
據了解,2017年我國汽車整車累計進口124.68萬輛,同比增長15.77%,進口金額510.30億美元,相比較之下,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達2887.9萬輛,已經是連續九年居全球第一。
另外,進口整車繳納費用主要包含關稅、消費稅(與排量掛鉤)、增值稅和購置稅,而在2016年又對150萬成交價格以上的整車增加了“豪華車消費稅”(奢侈稅)。這幾個稅種,除了關稅是固定稅率外,其他都是采取疊加方式計算稅率。通俗一點說就是車的價格越高,排量越大,其關稅的影響越低。
至于零部件降稅的影響,對于國內整車廠商來講無疑是一個好消息,因為進口零配件價格下降,將會顯著提高廠商的制造利潤。
不過零部件關稅下調多帶來的利好何時能體現不好說,因為汽車制造和采購的環節眾多,經過層層傳遞之后也許對于消費端來講,所帶來的價格變化微乎其微。不過也已經有若干豪華品牌,譬如奔馳、雷克薩斯、捷豹和賓利,已經表態要及時反饋到最終車價上來。
國內自主汽車廠商是挑戰也是轉型契機
以往觀點是,汽車關稅降低將會失去對于本國汽車工業的保護。不過就現在來講,自主品牌的競爭力經過十幾年的發展,已經形成了中及完整的汽車體系和產業鏈,市場競爭力大增,此次降低關稅對于自主品牌沖擊較小。
這從銷量上就能看到,如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達2887.9萬輛,已經是連續九年居全球第一。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084.7萬輛,同比增長3%,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.9%,比上年同期提高0.7個百分點。
與此同時,汽車進口零部件關稅下調也會一定程度上增加汽車廠商的利潤,讓自主品牌可以有更多資金去做研發。
當然,關稅下調也不是沒有不利因素。比如,自主品牌的廠商在世上多是以中低端車型為主,當前正處在一個品牌上升階段,如吉利新高端品牌“領克”,長城的“魏”等等,因此關稅下調會讓自主品牌的升級帶來不小的阻力。
在合資車領域,外方將會把一些競爭力強的產品保留在進口名單中,這就會讓合資車企中的中方話語權變弱。比如豐田這下子更不用心急國產雷克薩斯車型了。
在這種情況下,國內自主品牌勢必會在強大競爭壓力下,開始轉型升級??梢哉f,關稅下調加快自主品牌的轉型步伐。這里的轉型并不單單指想著高端產品轉型,更多是向著新能源,新技術(自動駕駛),這方面做資源傾斜。
據悉,當前中國已經開始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。與此同時多家自主廠商也宣布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,如長安汽車,要在2025年的時候停售。比亞迪,停售日期為 2030年。此外北汽集團 2025年,奔吉利汽車 2020年。